安全帽上的“數字身份證” |
|
|
|
近日,東莊施工局通過采用“一人一帽一碼”管理模式,將傳統紙質上崗證升級為數字化安全帽二維碼,實現了人員資質核驗、培訓記錄查詢等全流程電子化管理,為工程建設安全增添了一道“智慧防線”。 走近東莊水利樞紐工程施工現場,可以看到每位員工的安全帽左側均張貼著一張醒目的二維碼標識。這張二維碼如同員工的“數字身份證”,通過手機掃描即可實時調取員工個人基本信息、安全培訓記錄、崗位資質證書等核心數據。施工局安全環保部負責人介紹,過去作業人員需隨身攜帶紙質上崗證,但在高空、地下等復雜作業環境中,證件易丟失、易損壞,且人工檢查效率低、易出錯。如今,管理人員只需用手機“一掃”,便能快速核驗人員資質合規性,后臺數據還可實時更新員工最新培訓考核結果,確保信息準確無誤。 這一創新背后是施工局對安全管理痛點的精準洞察。傳統持證上崗模式中,培訓記錄更新滯后、證件冒用等問題時有發生,而二維碼技術的引入實現了人員信息的動態化管理。系統后臺與施工局安全教育平臺、人力資源系統全面打通,員工參與安全培訓、技能考核的記錄均被同步至二維碼信息庫。例如,若某員工未通過最新安全規程考核,其二維碼將顯示“待復訓”狀態,管理人員可立即暫停其高風險作業權限,從源頭杜絕違規操作。 對于一線員工而言,“一帽一碼”的便捷性更受好評。“以前進不同作業區要帶好幾張證件,現在只要戴好安全帽就行!”一名鋼筋工表示。此外,二維碼還具備“一人一檔”功能,員工可隨時查看自身培訓記錄,及時查漏補缺。這種“讓數據多跑路,讓員工少跑腿”的模式,既提升了管理效能,也增強了員工的安全自主意識。 東莊施工局的“二維碼安全帽”不僅是技術賦能的典型實踐,更體現了安全管理從“被動監管”向“主動預防”的轉變。隨著建筑行業數字化轉型加速,東莊施工局將持續優化系統功能,筑牢安全生產防線,為打造“零事故”精品工程提供堅實保障。 |
|
|
【打印】 【關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