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隱患層層“過篩” 網格防線處處“織牢” |
|
|
|
為進一步強化全員安全意識,夯實安全生產底線,守護企業行穩致遠。重慶地鐵24號線項目以實現項目本質安全為目標,在實踐與探索中形成了“安全有網、網中有格、格中定人、人負其責”的安全生產網格化管理制度。 在安全監督上“不留盲區”。項目現場依據科學精細原則,對作業區域實施網格化劃分,在建筑主體施工部分,按照樓層與不同施工工種巧妙劃分,“站廳層地面石材鋪貼網格”“站臺層墻面裝飾板安裝網格”“設備區電氣線路鋪設網格”等標識醒目,全方位確保安全管理無死角,讓每項施工任務都在嚴密的安全監管下高效推進。 在安全管理上“不留空檔”,將安全責任層層落實。項目嚴格落實安全責任制度,各網格配備網格長、管理員及網格員等具體責任人,形成“層層壓實、環環相扣”的責任網絡,營造出“人人有責、人人負責”的良好氛圍,有效杜絕責任推諉現象。班組長作為網格“前哨”,憑借豐富經驗與敏銳洞察,時刻緊盯施工動態,以快速響應機制確保施工安全,將風險防控落實到每一處作業細節,切實保障施工安全。 在安全教育上“不留空白”,項目強化員工三級安全教育,借助網格化管理優勢,實現教育內容的精準傳遞。新員工先在項目部接受一級安全教育,掌握項目整體安全規章與應急流程;進入所在網格后,由網格長和班組長開展二級教育,深入學習本網格設備操作規范、安全風險及防范策略;最后在崗位上由老員工進行三級教育,傳授實操安全技巧與經驗。這種層層深入、針對性強的教育模式,助力新員工快速適應工作環境,有效提升安全素養與操作能力,為項目安全施工注入內在動力,為員工安全作業提供有力支撐。 在安全檢查上“不留死角”,信息化手段為安全監督賦能增效。項目積極引入信息化技術,施工現場的高清攝像頭實時采集數據,猶如“智慧之眼”洞察一切。網格安全員每日手持專業檢測工具,穿梭在各自負責的區域仔細巡查,對施工現場的設備設施運行狀況以及人員操作行為進行全方位的“精準診斷”,聚焦腳手架、高處作業、電氣設備等關鍵安全環節,以數據驅動決策優化,有效規范人員操作行為,大幅提升安全管理效能,確保施工現場安全狀態全程可控。 隨著安全生產網格化管理的深入推進,重慶地鐵24號線項目的安全責任機制得以精準細化與持續完善。通過明確各層級、各環節的安全職責,構建起了更為嚴密且高效的責任體系,進而為項目全方位夯實安全保障體系建設的各個環節奠定了堅實基礎,促使安全理念在施工過程中深深扎根。展望未來,項目部將持續優化完善這一管理模式,提升安全管理的智能化、精細化水平,為打造優質安全的工程項目貢獻力量。 |
|
|
【打印】 【關閉】 |